姓名:束凌菲

首页 > 束凌菲

束凌菲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字义解释

líng(ㄌ一ㄥˊ)

⒈  冰:冰凌。凌锥。滴水成凌。

⒉  侵犯、欺压:欺凌。凌逼。凌辱。凌侮。恃强凌弱。

⒊  杂乱,交错:凌乱。凌杂。

⒋  升,高出:凌云。凌霄。凌空。凌虚。凌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⒌  渡过,越过:“虽有江河之险则凌之”。

⒍  迫近,逼近:凌晨。

⒎  姓。

fēi fěi(ㄈㄟ ㄈㄟˇ)

⒈  花草茂盛,香气浓郁:菲菲,芳菲。

⒉  碳氢化合物的一类,无色有光泽的结晶,可制染料、炸药等。

⒈  微,薄:菲才。菲仪。菲酌。菲薄。

⒉  古代指芜菁一类的植物,花紫红色,可作菜用。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屯难果见,剥丧宜所遭。

唐代: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远游绝境,佳句染华笺。

明代:王璲 《和韵虎丘游集》 飞甍褵出,绀字横林奂。

唐代:骆宾王 《咏怀》 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寒。

唐代:李白 《古风》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诗。

魏晋:潘安 《西征赋》   当休明之盛世,託薄之陋质。

唐代:骆宾王 《帝京篇》 倡家桃李自芳,京华游侠盛轻肥。

唐代:罗虬 《比红儿诗(并序)》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占断百花鲜。

先秦:屈原 《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其弥章。

姓氏起源

束姓主要源自:妫姓。

束姓起源一

出自妫姓,由疎氏所改。据《晋书·束皙传》载,古代战国时,齐国有一个部族姓疎(古“疏”字的异体字)。汉代时候有个叫疎广的人,宣帝时任太子太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枣庄东南)人。到了疎广曾孙孟达时,自东海为了避王莽之难,迁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遂去疋改为束氏,称束姓,世代相传。

从《晋书·束皙传》记载考证,束姓是西汉高士汉疎广是后裔。王莽末年,疎广的曾孙孟达,对王莽篡政不满,莽“立新”后,孟达避难逃至东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现了束姓。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束氏后人奉疎广为束姓的得姓始祖。

束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载于《百家姓》第255位。束姓起源于古代战国时,和颐姓等一起派生出的,当时属于皇家姓氏。齐国田氏疏族,很昌盛,他们是束姓较早的起源。后来到了西汉时,博士疎广是当时有名的贤大夫,他就是齐国时候疎族的后代。他的曾孙叫孟达,为了避王莽之难,从东海一带迁居到阳平(今山东省境内,一说迁居到河北省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迁居以后,就去疋改疎姓为束姓,此为今天束姓的起源。束姓在全国皆有分布,尤以江苏、安徽等省较多。

河南郡:汉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阳郡:设置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

“河南堂”、“南阳堂”、“补经堂”等。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贵池、浙江之余姚、福建之邵武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载。

二、shū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平声”部。“附平声疎氏”,盖由疎氏所改。郑樵注“疎”云:“望出东海。汉太子太傅疎广。”“疎”亦作“踈”,——“踈氏避王莽之难去‘足’为‘束’;又云:疎广之曾孙彦,避王莽于太原,改为太傅氏。”《汉语大字典》、《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音shù,盖古今音变所致,姑兼收。

三、shù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云南之陇川、路南,贵州之从江,广东之新会,湖北之监利,安徽之贵池、泾县,陕西之韩城等地均有。汉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汉语大字典》亦俱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载,归“入声”部。郑樵注云:“《晋书》疎广之后。曾孙孟达避王莽乱,自东海徙鹿山,因去‘足’(疋)为束氏。望出南阳。”或音shú,与此不同调。姑兼收以备考。西晋有束哲;元代有束崇芳,诣军门救父,以孝称;明代有束清,知县,以廉称;又有束春,任御史。

四、

束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束姓起源:汉时太子太傅疎广之曾孙孟达,为避王莽之乱,自东海徒沙鹿山南田,去“足”为束氏。

束姓名人:

束皙,晋时阳平元城人,官尚书郎。

郡望:南郡,南阳。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