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shǎo shào(ㄕㄠˇ ㄕㄠˋ)
⒈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少。少量。少许。
⒉ 缺,不够:缺少。减少。
⒊ 不经常:少有。少见。
⒋ 短时间:少等。少候。少顷。
⒌ 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
⒍ 轻视:“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⒈ 年纪轻或年轻人:少年。少女。少壮(年轻力壮)。
⒉ 古代辅佐长官的副职:少傅。少保。
⒊ 次级的:少校。少将(jiàng )。
⒋ 姓。
保bǎo(ㄅㄠˇ)
⒈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保卫。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
⒉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持。保洁。保质。保墒。
⒊ 负责:保证。保荐。保修。保险。确保。担保。
⒋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
⒌ 旧称佣工:酒保(酒店服务人员)。佣保。
⒍ 姓。
唐代:元稹 《望云骓马歌》 龙腾鱼鳖啅然惊,骥肦驴骡少颜色。
唐代:陆龟蒙 《杂讽九首》 遂得保天年,私心未为耻。
唐代:薛能 《杂曲歌辞·杨柳枝》 唯向边头不堪望,一株憔悴少人行。
唐代:杜甫 《示从孙济》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
唐代: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居处虽幽静,尤悔少愉嬾。
魏晋:潘安 《西征赋》 旋牧野而历兹,愈守柔以执竞;夜申旦而不寐,憂天保之未定;惟泰山其犹危,祀八百而余庆。
先秦:屈原 《离骚》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唐代:李白 《古风》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先秦:佚名 《土冠辞》 永乃保之。
麦姓广布岭南及海外,麦姓人口集中分布在广东番禺、东莞、深圳、清远、河源、中山、珠海、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四会,肇庆鼎湖、端州、高要、德庆,鹤山、新会、开平、台山、云浮、新兴、罗定、阳春、阳西、阳东、化州、高州、信宜、电白、吴川、廉江、遂溪、雷州(海康)、徐闻、饶平以及澳门、香港、海南、台湾、广西,另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河南、福建、江西等省也有零星分布,此外越南、新马泰、美国、加拿大等华人聚居区也有分布,麦姓是一个典型的岭南姓氏,大部分讲粤语(白话),少部分讲鹤佬话(闽南话、潮州话)、客家话。麦氏是一个古老姓氏,麦氏是岭南望族,麦姓人口到底有多少,历来为麦氏宗亲所关注。现今全国使用的姓氏1436个,王、李、张居前三位,麦氏居141位,在鲁、季、覃、毕姓之后,耿、舒、尚、聂、庄姓之前,占全国人口0.09629%。1996年全国12.24亿人折算,麦氏总人口为118万(不含港澳台及海外)。
麦姓人口生活在岭南一带,为麦铁杖之后裔,中原及北方极少有麦姓,主要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港澳等地。
麦姓部分村庄分布: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麦围街,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西坑村,狮子口村、米仔塘村及太平镇麦路江村,附城镇花坑口村约共有两千人左右。
肇庆市高要洞口村人口八百多人、腰岗村一千多人。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高第村约两百多人。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麦村人口九千人,顺德区龙江官田、均安约数千人。
东莞长安约有六千人。
深圳公明合水口村、茨田埔村、马山头村、根竹园村、光明街道碧眼村、龙岗区坪山镇果园贝村等地,至今麦氏子孙后人已达十多万人。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东里村、大井村等村,总人口一万五千人。
广州市番禺区官坑村,人口约七百人;番禺区横江村,人口约五百人。
广州市南湾大村人口八千多人。
广东省饶平县汫洲镇人口一万多人。
广西全省约有十万人。
台湾麦姓,高雄麦氏宗亲会数据两万多人。
广东省遂溪县港门镇吾家村、车路下村、黎角仔、石角埠头、兴业村、白泥塘村、架落坡、港门墟、新城南地村、后苏村、货湖墟、大油村、北灶等村庄,约六千人;遂溪县沙古镇打铁塘村、阔口塘村两村约两千多人;遂溪县草潭镇(包含原来下六镇)麦姓人口约三千人,遂城镇约两千人,杨柑镇约两千人,全遂溪县麦姓人口近两万人。
广东省吴川市塘缀镇塘草村、雷公石村、塘尾镇麦屋村、振文镇麦屋村等村庄,人口近两万人。
广东省徐闻——麦氏人口约三千人
麦氏始祖铁杖公,其宗族源远流长,至二十三代世,明朝贡生道清公之后裔如松公,如盛公等先辈,于康熙年间迁居徐闻西乡瓜藤村、下寮仔村以及其它村庄。其中,瓜藤村与下寮仔村是麦氏族人落脚徐闻年间最早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经世化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以今南山镇博爱村(含西树仔)麦氏人口有一千人,占徐闻麦氏人口三分之一,是徐闻县麦氏人口最多的村庄。徐闻麦氏除以上四个村庄外,还有徐闻县南山镇的北潭麦宅村、龙埚南边埚村;西连镇油河子村;迈陈镇北街村、石仔灶村、那宋村、宋屯村;和安镇公港赤子村;新寮镇场内村、南寮村、马草港村;曲界镇坡苏村、仙安村、田洋村;前山镇曹家后岭村、大桥村、和家村;龙塘镇福田月灵村、龙塘前村、昌发村;下桥镇下埚村。
广东省廉江市麦姓人口一万人,其中新民镇甘水塘、瓦窑坑村、马落垌村共有人口一千多。廉江市安铺镇,铁杖公后裔第廿二世孙“麦双椁”及三子于明朝嘉靖五年(即1526年)由新会麦村迁居至湛江安铺镇东山埠鸭潭村等处居住。现已发展廿余世,后裔迁居粤琼各地开基数十条村庄。下文摘自安铺镇东山埠鸭潭村1987年《麦氏族谱》-双椁配原氏生三子:钦臣、钦瑞、钦望,双椁公后裔村庄分布目录如下
钦臣房
安铺东山埠由廿三世钦臣、钦瑞、钦望三祖于嘉靖五年迁居
遂溪县西湾村由东山埠五世祖春达公分迁
遂溪县柑乾留老麦村由东山埠五世祖春会公分迁
海康县牛乸搪村由东山埠五世祖春旺公分迁
遂邑龙窝村联威公现迁住广西英罗村钦瑞房:
鸭潭老村由东山埠无胜公分迁
鸭潭河边村由老村雨芬公分迁
鸭潭中间村由老村雨振公分迁
鸭潭下村由老村雨振公分迁
鸭潭南村由老村雨英公分迁
鸭潭下村仔由大坡村自强公分迁
鸭潭大坡村由老村自有公分迁
鸭潭新村由河边村有华公分迁
久受埇由老村雨隆公分迁
老虎头由老村雨隆公分迁
长毛田村由老村雨隆公分迁
遂溪杨老何老麦村由老村雨均公分迁
遂溪打铁塘村由东山埠七世祖麦峤公分迁
廉江抑搪古冢村由河边村七世祖有荣公分迁(现迁往营仔天鹅墩居住)
遂溪双福村由三世祖益凤公分迁
遂溪朝福村由双福村永莲公分迁(现廉江白沙塘村仔)
遂溪北灶尾村由双福村自锦公分迁
遂溪石角(埠头番鬼塘兴业村等)由鸭潭老村自有公天胜公分迁
广西钦州拖车埠由双福村永清公派下分迁
广西廉州乾江村由鸭潭老村五世祖天仁、天经公分迁
北海市地角镇中寮村由乾江村天仁公分迁
广西防城县灵山村由七世祖鸭潭大坡村东兴公分迁
钦望房:山狗棚村由东山埠五世祖永宽公分迁
雷州城居住由东山埠奇香公分迁
广西东兴江平村由东山埠汝香公分迁
注:仍有分迁支系不祥
麦丘:即今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春秋战国时属齐国麦丘邑。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滴河县,因有滳河水流经得名,属棣州。宋朝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改滴河县为商河县,河在县南,故名。金、元时期属沧州。明、清两朝属济南府。民国初年属岱北道、济南道、山东省政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属鲁北、冀南、冀鲁三专署,渤海行署二专署和泺北专署。建国初,属德州专署。1958年商河、乐陵并为一县,初称商河县,后更名为乐陵县,先后属聊城、淄博专署。1961年商河与乐陵分治,恢复商河县称,复归德州地区,1990年1月改属济南市。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
始兴郡:始兴自古为岭南交通要冲,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商贾云集,著称为“古之神地”。三国时期孙吴永安六年(癸未,公元263年)春,析南野县南乡地设置始兴县,“始兴”一名始此,治所在曲江(今广东韶关)。其时辖地在今广东省连江、曲江、韶关一带。吴末帝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冬,进以桂阳南部置始兴郡,始兴县隶属始兴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属广州总管府。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分广州曲江等地置韶州,始兴县属之。南汉乾和四年(丙午,公元946年)置“雄州”,始兴县属雄州。宋朝开宝四年(辛未,公元971年),更名“南雄州”。元朝忽必烈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1278年),改南雄州为路。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南雄路为府。清朝嘉庆十二年(丁卯,公元1807年),改南雄府为直隶州,隶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始兴县属南雄直隶州。清宣统三年(辛亥,公元1911年),地方政权为省县两级建制,始兴县直隶广东省。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省县之间设道,始兴县属岭南道,民国九年(庚申,公元1920年),属北江善后公署,北江绥靖公署,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为省直辖。1949年9月,成立始兴县人民政府,属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1月27日,更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11月至1956年,属粤北行政公署,后改属韶关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后,始兴、南雄两县合并为南雄县。1960年10月15日恢复始兴县建制,属韶关地区。1983年6月,以市辖县,始兴县属韶关市
麦丘堂:以望立堂,亦称商河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始兴堂:以望立堂。南雄属始兴郡管辖,麦氏始祖铁杖公出生在始兴郡百顺里(今南雄县百顺镇,今建有麦氏大宗祠),此地遂成为岭南麦氏发祥之地。铁杖公后裔从此分枝开叶,散居岭南各地及海内外。后世子孙为不忘先祖,饮水思源,因以“始兴”为堂号。
一、麦(麥)mà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新会、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江西之南康、崇仁,河北之辛集、景县及北京等地均有分布。汉、黎、水、苗、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於《姓苑》,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元和姓纂》云:“麦丘老人之后。”麦丘老人,系春秋齐桓公时人。“麦丘”,本为地名,以为氏,或省而为麦氏。
2、郑樵注引《姓苑》云:“高要、始兴有此姓。今望出汝南。”
3、《姓氏考略》注引《岑表录异》云:“南海麦氏,皆麦铁杖之后。”麦铁杖,隋代车骑将军,骁勇有力。宋代有麦允言;元代有麦文贵;明代有麦育,崇祯时沔阳知州。
二、麦(麥)
综合:
麦系麦之异体,今台湾有人分麦、麦为两姓。台东、屏东等地均有此姓。
三、麦(麥)
麦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
麦姓起源:
1、春秋时麦丘老人之后有麦氏。
2、傈僳族以麦为原始图腾的耍饶时氏族,汉姓为麦。
3、黎族姓。
麦姓名人:
麦铁杖,隋时始兴人,官至莱州刺史右卫大将军宿国公。
郡望:高要、始兴、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