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栗千理

首页 > 栗千理

栗千理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字义解释

qiān(ㄑ一ㄢ)

⒈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⒉  喻极多: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①喻多次斗争考验;②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⒊  见“秋”字“秋千”。

⒋  姓。

lǐ(ㄌ一ˇ)

⒈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⒉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⒊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⒋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⒌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⒍  古代指狱官、法官。

⒎  姓。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白居易 《筝》 珠联拍碎,刀截一声终。

唐代:权德舆 《发硖石路上却寄内》 莎栅东行五谷深,峰万壑雨沈沈。

南北朝:谢惠连 《雪赋》 眄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岩俱白。

唐代:权德舆 《书绅诗》通性术,悠久方昭明。

唐代:元稹 《望云骓马歌》 官暖热李令闲,百马生狞望云老。

魏晋:潘安 《西征赋》 暨乎秺侯之忠孝淳深,陆贾之优游宴喜;长卿、渊、云之文,子长、政、骏之史;赵、张、三王之尹京,定国、释之之听;汲长孺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唐代: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荡漾浮天盖,四环宣地

唐代:骆宾王 《帝京篇》 同心结缕带,连织成衣。

宋代:和凝 《江城子》 迎得郎来入绣闱,语相思,连枝。

姓氏起源

栗姓主要源自:风姓、子姓、李姓、宋姓。

栗姓为中国第249位大姓姓氏,人口大约有30万,占全国人口的0.024%。栗姓也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为当代栗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栗姓总人口的一半。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办事处新华村4、5、6组以栗姓为主,组成自然村。

栗(lì)姓来源有五:

栗姓起源一

《风俗通义》记载:栗姓源于风姓,是古栗陆氏之后。古代传说中,伏羲氏之后女娲氏即位,共封十二氏为诸侯,均为风姓。栗陆氏居北。栗陆氏之后有栗氏。

远古时代,经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女娲氏以至神农氏,天下为十二氏: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在炎黄古史传说体系中,排列在前的是伏羲(太皞系)、然后依次是神农(炎帝系)、轩辕(黄帝系)等等,至于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等,则是从伏羲氏到神农氏之间过渡的氏族人物,属于太皞系。容成氏和仓颉氏较晚)

据《易·系辞·疏》、《礼记正义》序、《帝王世纪》和《汉书·古今人表》等多种史料记载:“太昊庖羲氏没,女娲氏立为女皇,亦风姓,承庖牺制度, 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芦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可见栗姓出自华夏最古老姓氏之一的栗陆氏,伏羲后人。

栗姓起源二

源于子姓。栗,商代古国(故地在今河南夏邑城关镇),后被周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子姓栗氏的历史约有3100年。

栗姓起源三

源于李姓,考证栗姓原姓为李,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城中的唐玄宗李隆基西去蜀地,那时有一个李姓王孙与皇族走散,隐与渭河以北的一座山谷中,而后为敝人耳目,把李通为栗姓。

栗姓起源四

源于宋姓,古时有宋姓人躲避官府追杀改为栗姓。

栗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满族中也有栗姓。

历史上栗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栗姓大约不足1万人,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地区。明朝时,栗姓大约有2万6干人,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这三省栗姓大约占全国栗姓总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等地。栗姓第一大省是山西,大约占栗姓总人口的48%。

当代栗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栗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为第二百四十九位大姓姓氏。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栗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为当代栗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栗姓总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安徽、陕西等地。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鄂晋、皖鲁大部、江苏北部、京津、河北大部、内蒙古中部、宁陕渝大部、川甘东部、湘赣桂北部,栗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3%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6%,居住了大约72%的栗姓人群。在湘赣粤桂黔大部、重庆西南、甘肃南部、宁夏西部、青海东部、陕西西南角、浙江西北、安徽南部、江苏中部、山东东部、河北东北、辽宁大部、黑吉、内蒙古东部,栗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一o.0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居住了大约22%的栗姓人群。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乐亭、黄骅、尚义、涉县,山东之昌乐、平邑,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郑樵注云:“栗陆氏之后。”以名为氏。栗陆,传说为古帝。战国时燕有栗腹,为将;汉代有栗融,齐人;唐代有栗锽;宋代有栗大用,神童,官南雄太守;明代有栗铭,弘治进士;又有栗应麟,嘉靖进士;清代有栗芳林,康熙癸丑进士。

二、

栗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9%,尤以河南、河北等省多此姓,二省栗姓约占全国汉族栗姓人口78%。

栗姓起源:

1、古帝栗陆氏之后有栗氏,见《风俗通》。

2、满族姓。

栗姓名人:

栗腹,战国时燕相。

郡望:江陵,长安。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