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李山甫 《牡丹二首》
炉烟坐觉沈檀薄,妆面行看晓黛空。
唐代:罗虬 《比红儿诗(并序)》
凭君细看红儿貌,最称严妆待晓钟。
唐代:杜甫 《渼陂行》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
清代:纳兰性德 《采桑子》
莲惨心死 乱世沉迷,断肠心事谁知晓。
清代:黄遵宪 《今别离》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唐代:权德舆 《发硖石路上却寄内》
莎栅东行五谷深,千峰万壑雨沈沈。
唐代: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
唐代:张绍 《冲佑观》
峰峦黛染,岩岫霞鲜。
唐代:王昌龄 《奉赠张荆州》
祝融之峰紫云衔,翠如何其雪崭岩。
宋代:杨友夔 《松江》
惟有江上峰,残年眼中青。
姓氏起源
源头一
化狐,也称作“化狄”(狐、狄古字形相近而易),本名“狐”,黄帝之大臣。因“狐”创造舟船随黄帝出征四方而深得黄帝的喜爱,天下百姓也因为舟船的发明极大的方便了生活,大家都觉得这个伟大的发明“化难为易”,是非常神奇的事,所以都敬佩的称呼狐为“化狐”,意为“神奇的狐”。后来,化狐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子孙便以“化”为氏,繁衍至今,遍及华夏各地。化狐作为中华远古时期第一个舟楫的伟大发明者,是化氏子孙,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光荣与骄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中国人名大辞典》民国十年六月初版“附录 姓氏考略”第七页:“化,望出南越。黄帝臣化狐之后。见《姓源》。”
据专家推测,化狐发明舟船,是在黄帝23年(西元前2845年),也就是说,化姓的历史距今已有4800多年了。所以,化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与华夏五千年文明同寿,比“华姓”等同音姓氏的起源早千年以上。化狐是化姓始祖无疑。
源头二
化益,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父亲皋陶。化益也被称作伯益、伯翳、伯繁、柏翳,或只称益,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费侯。化益是尧舜禹时期的农业专家、地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个发明了“凿井取水”和“以卦占卜岁时吉凶”之法的伟大发明家。化益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
根据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研究结论,夏朝建立时间推定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化益的生活年代大致是距今4070年前。化益的势力范围位于山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以日照、曲阜地区为其根据地。
化益的后嗣非常繁盛发达,分衍出徐姓、黄姓、赵姓、秦姓、江姓、化姓、马姓、梁姓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上古时代有“化狐”“化益”,其后人中有以化为姓者,俱尊二人为血缘始祖。如今化姓居民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已在28个行政区中找到了965个化姓地名(香港、澳门、台湾、天津、新疆、西藏没有找到),32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有化姓居民(澳门、西藏没有化姓居民信息)。估计全国化姓人口在十万左右,姓氏排名当在300到400之间(2009年公安部公布的姓氏排名第300名的“满姓”是14万人,华姓67万人,排名180,花姓18万人,排名285)。目前化姓最集中的区域是:河南、山东、安徽、甘肃、河北、山西。
河南省是全国范围内已知化姓地名和化姓村庄最多的省份,也应该是化姓人口最多的的省份。河南省化姓居住地较集中的地区有:驻马店市上蔡县崇礼乡化庄村;周口市太康县大许寨乡赫庄、化楼村,商水县固墙镇智王村;商丘市宁陵县刘楼乡大化庄、小化庄、朱堂村,虞城县田庙乡金郭庄村。南阳市方城县化庄村、拐河镇曹庄、赵庄,新野县前高庙乡郭湾村;洛阳市偃师市山化乡化碧村(化村)、山化村;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化庄村;濮阳市濮阳县文留镇化庄村,王称固乡石木头村、李拐村;许昌市禹州市褚河镇化庄村、唐庄,许昌县榆林乡柏冢村、白庄村。
山东省化姓地名众多,亦是继河南之后化姓聚居最集中的地区。由于人口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所以有些古老的化姓村子今天已经没有化姓居民,但是名称却仍然保留着,默默阐释者化姓先祖的历史。山东省化姓居民集中居住在临沂市,又以莒南县虎园村、化家白龙汪村、化家庙子村、化家村最为集中。具体分布是: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镇虎园村,莒南县岭泉镇化家庙子村(人口千余)、薛家墩后村,县城以西的十字路镇化家白龙汪村,东南团林镇李家团子村、北泉子四村、化家村,坪上镇后野泉村,相邸镇何崖头村均有化姓子孙聚居;以十字路镇化家白龙汪村、岭泉镇化家庙子村最为集中。兰山区水田村化氏约有几百户,多来自化家白龙旺村、化家庙子。苍山县、南坊镇桥坊村、临沭县曹庄镇化桥(华桥)村。德州市乐陵市化楼镇化家村。临邑县兴隆镇唐家庙村。菏泽市单县终兴镇彭庄村东关四街,曹县。济宁市金乡县司马乡成庙村,曲阜市姚村镇化庄村;微山县。济南市平阴县栾湾村、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化家村。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化家湖村,原名化楼村,该村居民90%都姓化。阜阳市颍上县是个化姓村落云集的地方,一个县域竟然有十四个化姓地名,是全国拥有化姓地名最多的县级地区。颍上县半岗镇化庄集居500余人口,耿棚镇卞庄村有化姓人口众多。滁州市凤阳县临淮镇、马鞍山市当涂县亦有散居。
甘肃省已知化姓居民较集中的地区是景泰县、静宁县、会宁县。白银市景泰县化姓以芦阳镇的大芦塘(东关村、城关村)、小芦塘(西关村、响水村)、席滩村、条山村,喜泉镇的三塘村、兴泉村、喜集水村等地区较为集中,改革开放后有许多化姓人渐聚居于新县城一条山镇。全县化氏现有千余人,都是明朝先祖化盘的后人。有一户化姓是建国后来自于河南洛阳偃师市山化乡化碧村。景泰县芦阳镇沈庄村化家岭、化家顶(百度地图为化顶)、化家坟掌,东关村化家崖湾,喜泉镇喜集水村化家路漕等化姓地名,都是化氏先祖活动过的地方。会宁县杨集乡刘咀村刘咀社、杨化家、兵湾社化姓以刘咀村为祖源地,有数户移居会宁县城南关、兰州。平凉市静宁县县城南关化家堡子、四河乡化家湾、红寺乡化家沟(简称化沟村化沟社)、原安乡姚化村都有化姓人口,化家沟有数户移居河西临泽县、永登县连成镇。张掖市甘州区化姓约三十多户,分布较散,来源不同。武威市古浪县亦有散居,有由景泰移居者。
河北省化姓聚居地信息有:张家口市怀来县狼山乡三营村,邢台市隆尧县,宁晋县(省直辖县)耿庄桥镇刘家台村,保定市徐水县白洋淀,定州市东留春乡东留春村,雄县、安新县,衡水地区故城县夏庄镇型谷庄村、故城镇十里铺、青罕镇牛卧庄,都有化姓居民,约在千余人口,但夏庄镇小化村、大化村,都曾经是化姓聚居地,如今已经没有化姓居民。
山西省化姓分布较集中地域:晋中市介休市连福镇化家窑村,连福镇东疙瘩村,平遥县。
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响水县,邳州市,宿迁市泗阳县化庄村、泗洪县瑶沟乡化湾庄、沭阳县,徐州市睢宁县化庄、新沂市唐店镇龙河村,镇江市丹阳市瀛化庄村,南京市六合区化庄村,扬州市高邮市化庄等地都有化姓居民。沿着京杭运河河畔,分布着很多化姓家庭,如山东省枣庄附近、江苏邳州、高邮、金湖和高邮湖、地龙船闸等地。
北京市2000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区扩张迅猛,一些原本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化姓村落被纳入郊区城建,知名度迅速提高,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化姓,化姓居民较集中地域:密云县高岭镇下河村,房山区张坊镇、丰台区花乡黄土岗村。
国内化姓居民其它较集中的地域有:陕西省西安市鄠县五竹乡周店村。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化家团庄、化家庄(已改名京星五队、七队),固原市,石嘴山市平罗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满洲里市,河套平原土默特右旗散居,乌海市。黑龙江省鸡东县。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铁岭市银州区。
朝鲜半岛化姓以韩国晋阳、罗州等地最为集中,据韩国经济企划院1985年的国情调查报告显示,化氏有1592人,现估计化姓人口有2000。
一、化huà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鱼台、平邑、东平,内蒙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西之灌阳,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并收载。《姓氏考略》注云:“望出南越。黄帝臣化狐之后。见《姓源》。一作‘货狐’,古货、化字通。又,段氏《说文·注》作‘化狄’。”
二、化
化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化姓起源:
1、见《姓苑》。相传黄帝臣化狐(一作货狐、化狄)之后。
2、清镶蓝旗满洲前锋祥泰之妻为化氏。
化姓名人:
化辉,明时贵州普安人,宣德中湖南宁远县知县。
郡望: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