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xià(ㄒ一ㄚˋ)
⒈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⒉ 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⒊ 指中国:华夏。
⒋ 姓。
羽yǔ(ㄩˇ)
⒈ 鸟的毛:羽毛。羽绒。羽书。羽衣。羽扇。羽族(指鸟类)。羽旗。羽檄(羽书)。
⒉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羽翼。羽翰(翅膀)。羽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⒊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羽猎。
⒋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唐代:张籍 《祭退之》 去夏公请告,养疾城南庄。
宋代:金君卿 《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愿奋羽翰脱榛棘,日逐凤鸟翔飞烟。
先秦:诗经 《荡》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宋代:方逢辰 《田父吟》 曹胥乡首冬夏临,催科差役星火急。
唐代: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天然生知姿,学立游夏上。
唐代:陆龟蒙 《江湖散人歌》 神锋悉出羽林仗,缋画日月蟠龙螭。
宋代:方岳 《僮有弹鹭置池上者予解其缚纵之而不去盖不饮》 烟藤羃羃惊蛇蛰,雪羽飞飞群鹭集。
两汉: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一》 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
魏晋:张华 《鹪鹩赋》 彼鹫鹗惊鸿,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婴缴,羽毛入贡。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
林姓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林姓得姓始祖林坚
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①源自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②源自高山族改姓: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
③源自满族改姓:满族布萨氏,满语为Bus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后多冠汉姓为林氏。林佳氏,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宋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为林姓的第1大省,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约占福建总人口的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600年中林姓人口纯增加率为1%,净增加了3万。福建仍为林姓第1大省,约占总林姓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38%)、广东(26%)、浙江(18%),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泉州林姓第二多。在近600年间,林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林姓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
主要有济南郡、下邳郡、南安郡、晋安郡、西河郡等。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晋安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济南堂:西汉宣帝时,林遵为博士,官历太子大傅,生五子,世居济南,为济南望族,其后裔以此为堂号。
西河堂:东周时,林氏三十六世林皋,为赵国丞相,因避赵五祸,携子及家人避藏于西河白干山,后为当地望族。故林氏以“西河”为堂号。
九龙堂:战国时赵国宰相林皋,有子九人,被人称为“九龙”。
九牧堂:(九牧林)唐朝时,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九子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一、林lín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水、侗、壮、苗、京、黎、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晋安世谱”校正·序》云:“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相赵者始居九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林氏,其后也。”《姓氏考略》引《路史》亦载:“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长林山在今江西东乡县南三里,一名庚岭。此当以地名为氏。按:或称“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林氏在唐末为昌宗而特详著,岂林宝作《元和姓纂》故尔?然林氏出比干之子坚之说,由宝传之也。著书之家不得有偏徇而私生好恶,所当平心直道,於我何厚、於人何薄哉!”
2、郑樵注云:“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郑将其纳入“以字为氏”之列。又云:“(林)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而谱家谓‘王子比干为纣所戳,其子坚逃长林之山,遂为氏。’按: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
3、《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林放之后’。林放为春秋时鲁人,字子立,尝问礼之本,孔子以‘大哉’称之。”
4、又据《魏书·官氏志》云:“丘林氏改为林氏。”丘林,《郑通志》作“邱林”。
5、又据《开元录》云:“今建州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唐所置建州有二:一在今福建境内,故治即建瓯县;一为唐渤海置,属率宾府,故城在今吉林敦化县,即满族初起之鄂多理城。《开元录》所指之“建州”,当在福建:且疑“蛇”,当即后世之“畲”族。
6、又,清代高丽族亦有林姓。
7、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林佳氏、布萨氏改从单字姓“林”。春秋时鲁有林放;隋唐间有林士弘,鄱阳人,大将军;宋代有林逋,钱塘人;清代有林则徐,侯官人,两广总督。
二、林
林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9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分别占省人口14%、8%和4%。上述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林姓起源:
1、相传殷商比干之子坚,避难长林之山,因以为氏,见《路史》。
2、系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
3、春秋时鲁大夫林放之后,见《风俗通》。
4、春秋时卫大夫孙林父之后,见《姓考》。
5、春秋时莒大夫采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一带),因以为氏,见《姓源》。
6、北魏时匈奴丘林氏改为林氏,见《魏书·官氏志》。
7、金时女真人姓仆散氏,汉姓为林。
8、清高丽人姓。今朝鲜族姓。
9、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又,清满洲八旗姓布萨氏、林佳氏等均改为林氏。
10、建州(唐宋时置,故治在今福建建瓯)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见《开元录》。蛇种即今畲族之先民。今畲族有此姓。
11、京、壮、侗、彝、土、台湾土著、土家、回、黎、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林姓名人:
林楚,春秋时鲁季臣。
郡望:西河、南安,河南。
其他:
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林姓曾被迫改用大林、小林、长林、牧林、竹林、神林、宫林、今林、上林、若林、松林、中林、林田、林原、森本、森田、武林等日本姓,这些姓中仍含有林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遂均复姓为林氏。②日本占领台湾时期,部分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武田、和田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重新采用汉姓林氏。
三、林
综合:
台湾中央信托保险处有林吴开州,台湾宜兰人。或系林、吴两单姓合成。